学院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人民网:“车轮上的高校”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1-07 浏览量:

【人民网】胡文江:“车轮上的高校”演绎库区移民精神

 发展历史长达一百余年、举办专科教育也长达三十多年的郧阳师专为什么至今还没能升格为本科院校呢?回望她的过去,人们蓦然发现,“迁”、“建”二字铺满了她所走过的全部历程,显然,不停的迁建拖累了她的发展。那么,郧阳师专为什么要不停地迁了再建、建了又迁而成为“车轮上的学校”呢?其答案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密不可分。(1月5日《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指出:“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大江北去,润泽京津。当纯净甘甜的汉江水一路向北,让京津冀豫沿线资源性缺水地区干渴状况有所缓解之时,人们忘不了那些库区移民为此做出的牺牲奉献。“顾全大局拼搏奉献”的库区移民精神不仅体现在千家万户,也在这所百年老校的屡次迁建中得到了印证。

  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光里,郧阳师专为了南水北调和三线建设,为了当地的基础教育事业,不得不连续上演“退避三舍、孟母三迁、愚公移山”等历史典故的现实版。伴随着丹江口水库一、二期蓄水,丹江口库区曾经有过两次大移民,郧阳师专在两次大移民之间五次搬家,移民政策对高校并没有多大补贴,在巨大的资产损失和严重的师资流失状况下,顶着多重压力一次次“从头再来”。尽管如此,仍旧为当地培养了数万名人才,被主管部门领导称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

  六次迁建,举世罕见。屡次的搬迁拖累了学校的人才积淀、内涵建设、层次提升和稳定发展。在这所学校,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牺牲奉献。有的老师在反复的迁徙中甚至丢失了饱含心血的书稿和科研成果,有的教工在迁建中甚至顾不上病重的孩子和家人。尤其是“文革”时期从十堰白浪迁回郧县香炉崖,将成规模的校舍无条件地转给东风公司,学校几乎是“净身出户”。这种颠沛流离的办学境遇让大批优秀教师不得不选择离去,但学校依然坚持自我,屡创佳绩。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人们不应该忘记。

  饮水当思源。国家对南水北调的移民、生态等各项补偿政策是比较到位的,可是对于像郧阳师专这样服从国家大局,由于南水北调、国家建设而屡次迁建、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教育单位,我们的历史欠账还有不少。在湖北6所兄弟师专先后学校未来发展、升大学的状况下,政府部门在政策上适当给予帮助和倾斜也是情理之中的。

人民网:

荆楚网:

网 易:

环球网:

南报网:

北方网:

湖北教育信息网:

                   编辑:陈明

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汉江师范学院 崇文楼B区6-7楼 文学院 

 电话(传真):0719-8846036 

运维:汉江师范学院传媒研究中心  文学院宣传中心

  • 学院微信

  • 学院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