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晚,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正龙莅临我院,于崇文楼B505室作“图像时代的文学”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郝文华教授主持。
汪正龙教授简要回顾了图像兴起历史,进而重点分析了图像对文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指出文学在面临图像危机时,需要适应图像时代,改变其存在方式。
图像对文学的渗透从文学插图开始。典型如小说加入插图,插图作为内容存在于文本,文图合一,文图互补,相得益彰。文学插图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插画,还有作家自行画作、拍摄照片等。而且,并非所有的文学插图都是文图合一的。有些作品强化了文学与图像的不对等性,以及图像对文学的破坏与消解。甚至如一些网络视频,无任何文字对白,仍可以讲故事。
网络文学的兴起带来了图文结合的新形态,如超文本、互动叙述等。如互动叙述强调读者与叙述者处于同一个话语层面,读者必须参与创造,自行发现作品与世界。超文本小说则借用网络链接方式来组合形成新型文本形态。总体上,网络文学基于数字编程来设计讲故事的方式,并追求一种“超文本”理念。

针对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现状,汪正龙老师讲到了玄幻、言情、盗墓、穿越等类型,还提及了段子与短信文学、“同人”写作、“甄嬛体”写作、MTV 图文等等一些有趣的网文现象。并指出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是共存的。把网络文学改编为网络游戏,更具有体验性、可塑性、互动性的效果,侧重于角色扮演,体现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感知。而且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需要思考的是,图像为什么会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汪老师借用利奥塔的话作为结论:图像是欲望的,而文字与理性有关。同时汪老师认为,文学需要图像增强感性体验,而图像也需要文字凝练人生哲思。最后,文学院副院长赵崇璧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在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是我院“郧山学术”2021系列专题讲座之一。